我家门口那条路 ——躬身为“下”,天下大“同”
黄昏悄临,斜阳铺水,驱车穿梭在笔直的下同公路,目之所及,陌上花、林下荫、田中虾、地间果,串联起了沿途的动人景象,散发出了一派勃勃的发展生机。
下同公路,起自我的老家安乡县下渔口镇码头,止于同兴村,途径国兴村、保安村、天星村等村,是乡民及十余条班线车辆前往县城市区的必经通道。记忆中,这条公路是在2006年12月建成通车,中间未曾有过大修缮,直到今年6月,在安乡县交通运输部门及下渔口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它再次得以全面修缮养护,原有路面加宽至6米,里程约10公里。经过重点打造,现如今它已成为“四好农村路”的样板示范线路。
周末回老家,看到它的新颜,我喜不自胜,不经感慨其兴建历程,好似一副动人的画轴,描绘着一个个奋斗身影,展示着一幅幅致富图景,呈现着一张张幸福面容。
公路全景
一条路,改变一地面貌
曾几何时,这里泥泞满地,民众愁眉,发展掣肘。“北有安乡,自强不息”,以家乡乡民为代表的安乡人民天生有着一股不服输、不怕苦,敢想、敢闯、敢干的拼劲,经过十余年不懈努力,这个小镇迎来了旧貌换新颜的华丽蜕变。
如今,平阔整洁的路面绵延尽头,水泥硬化的沟渠敞亮干净,笔直崭新的安全护栏赫然在目,绿意盎然的香樟成排掩映,道路两旁的高楼鳞次栉比.....让人不禁感叹,我的老家变化之大,安乡发展之速。
据交通部门统计,安乡县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累计投资5亿元,修建农村公路近900公里。以下渔口镇为代表的农村交通微循环得以彻底畅通,绵延千里的农村公路串联起千家万户,宽阔敞亮的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其间,数万民众出行得到了极大便利,整个乡镇正式迈入发展快车道,走进发展新天地,迎接发展新未来。
新能源公交穿梭其间
一条路,成就一方产业
道路畅达产业兴。依托下同线的交通支撑,安乡近百万农田及水产养殖的农副产品对外连接通道彻底畅通,老家下渔口镇也开始推试点,立典型,谋发展。
目前,下渔口镇同兴社区盛峰蔬菜专业合作社、安乡县合创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等一批省级示范合作社的创立以及仙桃景区“4+X”生态种植模式的打造,成功带动了下渔口镇及周边稻虾业、蔬菜种植业、生态旅游业等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尤其,自下渔口镇同兴社区盛峰蔬菜专业合作社创立以来,经过5年时间,创立了“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的菜薹种植规模已由成立之初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1200亩,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都有自己的生产、储藏和销售渠道,年收益过千万。
我的姑爷,土生土长的下渔口镇人,曾经为谋生计,背井离乡,外无依靠,心无归所。如今,借着老家合作社发展春风,姑爷携家创业,种养鱼虾,自由灵活,收入可观,去年乔迁新居,今年喜提新车,生活小康,有滋有味。像姑爷一家这样致富起来的还有很多,他们汇聚成巨大的能量,使小镇如今有上千亩的种养面积,上万斤的日销量,上千万的年收益,解决了百户乡民的就业问题,释放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成为安乡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鲜明注脚。
西瓜、蔬菜种养基地
一条路,涵养一域和谐
乡村的发展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对于家乡下渔口镇来说,以下同公路为代表的道路设施建设既为它的发展塑造好了形象,做好了“面子”,也为它的内在和谐奠定了基础,注重了“里子”。
在安乡县政府和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下渔口镇积极修路架桥,对外打通大动脉,对内畅通微循环,以下同公路为打造重点,建立路长制,积极打造公路管养护示范片,乡民出行更加方便、干净、舒心,老家也成为了管养“文明示范乡镇”。除此之外,为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丰富乡民精神文化生活,下渔口镇建设了农家书屋,采购了一批农业种植技术、法律、育儿、互联网等相关书籍,农闲时便于乡民们自主阅读;在公路沿线的空地上,又添置了新的健身器材,村干部们带头运动健身;每每傍晚时分,公路两侧随处可见村民广场舞队,大家笑脸盈盈,神采奕奕……
曾经,我因老家“乡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干群关系紧张、家庭争吵、邻里冲突不断”而深感担忧。如今,看到家庭和睦、邻里友爱、干群和谐、宜居宜业,乡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极大提升,我深感高兴甚至羡慕。
路好、景美、业旺、人和,既印证着下同公路“躬身为下,天下大同”的建设初心,也昭示着这一方小镇光明灿烂的美好未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