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三个行动” 壮大常德交通
2015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交通运输系统认真开展“三个行动”,助推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主要任务:以推进“135”工程(“1”即基本建成泛湘西北交通枢纽城市,“3”即建成黔张常、常益长、常岳九3条铁路和益常高速公路复线、安乡至慈利、宜昌经石门至张家界3条高速公路,“5”即500公里沅澧干线)为重点,着力加强对外通道建设、市域路网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智慧交通建设,基本形成高速、高铁、航空、水运一体化,国省干道和县乡村公路网络化的现代运输体系,基本建成“泛湘西北交通枢纽城市”。
主要任务:
开展“六项整治” 即开展道路运输市场运营秩序整治、公路超限超载整治、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整治、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整治、水路运输市场整治、公路综合环境整治。
推进“六大建设” 即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交通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智慧交通建设、服务品牌建设。
培树“六批典型” 即培育树立一批“最美基层站所”、“最美交通工程”、“最美运输企业”、“最美服务窗口”、“最美客运班线”和“最美交通人”。
力争通过三年创建,着力解决我市运输市场管理混乱、交通安全矛盾突出、城乡客运服务水平不优、公路管养保障不力、机关办事效率不高、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形象不佳、干部职工精神不振和为民服务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干部队伍素质,提升行业影响力、群众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同时,全市交通行业成功创建“全市文明行业”,市交通运输局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50%以上的单位成功创建省级以上文明单位,80%以上的单位成功创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县级以上文明单位实现全覆盖。
主要任务: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秉承“现代、绿色、低碳、环保”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以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功能层次明确、网络布局合理、换乘衔接方便的优质公交服务体系,满足城市居民安全、舒适、便捷出行的需求。
优化公交线网 主要是形成“135线网”格局,即“一环、三圈、五支角”的线网布局。“一环”指以快速公交为骨干形成的环线和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环线内网;“三圈”指鼎城、常德经开区、柳叶湖各自内部形成圈,以常规公交与快速公交站点连接;“五支角”指通过新增线路连接鼎城灌溪工业园、桃源陬市镇、桃花源机场、常德经开区石门桥镇、鼎城周家店。
科学布局站场 规划建设公交场站10个,分布在“一城四区”,其中市城区5个、鼎城区2个、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柳叶湖旅游度假区1个、北部新城1个。10个场站总占地面积336亩,全部建成后能满足“一城四区”所有公交车辆的停放需求,同时还能与汽车站、火车站、城市出入口实现无缝换乘,并均可满足营运车辆加气、充电、洗车、维修等多项功能。
实现城乡一体 灌溪工业园方向,设置2条公交线路,与沅澧干线1号大道有机对接,加强主城区与灌溪的连接,拉动灌溪工业园工业经济发展;桃源陬市方向,设置2条公交线路,与沅澧干线4号大道有机对接,加强主城区与河洑镇、陬市镇的连接,顺应主城区向西拓展的战略部署;桃花源机场方向,设置2条公交线路,与沅澧干线6号大道有机对接,加强与桃花源机场、斗姆湖街道联系,确保到机场旅客方便快捷;常德经开区石门桥方向,设置1条快速公交线,与沅澧干线6号大道有机对接,满足城市向南拓展需求;鼎城周家店方向,设置1条公交线路,满足城区向东部拓展需要。
打造旅游专线 新开通7条旅游专线,延伸到桃花源、太阳山、沙滩公园、汽车营地、欢乐水世界、柳叶湖,同时连接江河湖联通工程的各个码头,形成3条市内旅游环线等等。
建设绿色公交 加快新能源电动公交车的部署,完成630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购置规划;同时,根据新能源汽车购置规划,结合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1:2的配比,分批次建设充电桩315个。
实现公交智能 加强公交首末站公交调度室智能化建设,时刻掌握每台公交车的运行状况和车内情况,实时调度公交运行的频次;加强公交站台智能化建设,提示公交车离站台的距离和到达时刻,方便查询公交路线和班次信息等。
转载常德日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