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彩app

图片
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全流程服务

来源:市交通质安站 2025-11-07 17:39 字体:【

——常德市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站主题实践工作纪实

冬日渐寒,万物归藏,常德市交通建设领域却依旧涌动着实干的热潮。10月31日,市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质安站”)会议室内,站长、分管领导、项目监督负责人与陕煤石门铁路专用线项目总工程师围坐一堂,围绕连续梁合拢施工方案展开细致评审。“连续梁合拢施工难度大、技术工艺复杂,必须经过严格论证,确保施工建设有据可依,才能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和工程质量生命线。”现场讨论聚焦工程关键环节,为项目推进筑牢质量安全屏障。

质0

专项方案评审现场

这一幕,正是质安站落实市交通运输局2025年“五大主题”实践活动——创建重点项目全流程服务机制的生动缩影。交通建设关乎民生福祉,质量与安全是重中之重。为实现“双百两无”(项目受监率100%、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无质量事故、无安全生产事故)目标,助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质安站紧跟市交通局统一部署,以“制度创新、服务提效、质量争优”为主线,全力构建覆盖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审批、施工建设到交竣工验收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让审批服务有温度

在项目建设全周期中,质安站始终坚持真心服务、助企纾困的工作理念,把便利带给企业,把难题留给自己。在报监环节,通过流程再造与材料精简,全面落实“一张表告知报监材料”机制,将报监流程从原有环节压缩至4个,报监资料从繁杂项精简至20项,真正实现建设单位一次性完成报监手续,尽可能减少企业开工建设的等待时间。

针对近年来国省项目数量减少、单个项目规模缩小的趋势,质安站创新监督方式,依托“人员履约监管平台”和“智慧质监一体化平台”,推行“互联网+监督”模式,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效率。例如,针对分布集中、体量较小的同类项目,质安站系统总结前期实践经验,持续推广应用《常德市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指南》。该指南明确了特殊情况下集约化设立工地试验室的标准,有效解决了同类项目试验室“过多、过散”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提升了检测资源利用效率,这一创新做法已纳入全流程服务机制,成为优化审批服务、精准纾困解难的一项常态化举措,获得了建设单位的广泛认可。

为着重加强项目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四下基层”的工作要求,质安站推行重点项目“现场办公座谈”模式,聚焦国省干线、水运工程等重点项目,以第一次工地例会、技术交底、施工期质量安全问诊会等为载体,邀请行业专家与项目监督小组共同开展质量安全体检,现场反馈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实现全年9个在建项目全覆盖,让服务精准直达项目一线。

质00

现场办公座谈

“要是没有市交通质安站从项目开工就把好第一道关,对从业单位明确规矩、划定红线、严格要求,开展监督工作交底,就没有现在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局面。”S315足彩app九溪至黄石公路业主、项目负责人袁景山的话语,道出了对质安站“现场办公座谈”工作的认可。此前,该项目在未完善基建程序的情况下启动实质性施工,质安站发现后立即召开警示约谈会,督促项目方及时办理监督手续,确保项目合法合规施工,进一步夯实质量安全基础。后期,质安站还通过“四下基层”主题党日开展项目结对共建,充分发挥质安站及参建各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强化制度创新,让质安监督有准度

“制度是质量安全的根本保障,只有不断创新制度、完善机制,才能让监督工作更精准、更有效。”谈及制度创新,质安站站长杜自力条理清晰地介绍着工作举措。

以本年度出台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月报告工作制度》为核心抓手,质安站构建起“施工、监理单位月度自查+监督小组动态核查”的双重监管体系。制度明确要求各项目每月25日前提交试验检测报告,内容需详细涵盖检测项目、检测频次、检测结果及异常数据说明,确保检测流程全程可追溯、数据真实可核查。在常态化监督检查中,三季度累计抽查7个在建项目、13个工地试验室,重点核查设备校准记录、原始数据完整性及操作规范执行情况,针对发现的40余项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实施信用预扣分22.5分,后续将根据整改验收情况启动正式扣分程序,以“严监管”倒逼“真整改”。

为推进从业人员履约监管数字化,质安站主动对接资源、加强指导,推动监督工作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根据《常德市交通建设项目从业人员履约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要求,4月中旬,质安站积极与省质安局人员履约监管平台管理部门沟通,调整平台开放功能,并结合《实施细则》设计专门统计格式,将各项目参建人员的实时考勤情况、连续3个考勤日未考勤情况进行独立统计并及时通告。这一举措大幅降低了人工统计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与出错风险,使全市在建项目考勤率提升至90%以上,强有力打牢了项目建设关键履约人员到岗履职的基础。

质3

陕煤石门铁路扩能项目桥隧施工监管现场

陕煤石门2×66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是是湖南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其配套的铁路专用线工程为质安站自2019年成立以来监督的首个铁路相关项目,该项目涉及大型桥梁、中长隧道、高边坡路段等技术复杂、安全风险等级高的施工内容,如何精准开展好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责任重大。面对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质安站主动靠前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实时跟踪工程进展,多次组织专家深入现场实地摸排,针对隧道不良地质问题出谋划策、提供专业指导。结合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数据,质安站质监、安全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群策群力,共同优化隧道施工方案,保障隧道主体施工顺利推进;同时,实时跟进项目重点桥梁建设,对基础施工、上下部结构施工等环节涉及的围堰施工、连续梁合拢等重难点施工方案,组织站内外专家反复论证、完善细节,为项目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

落实验收回访,让质量保障有力度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确保项目建设“善始善终”,质安站制定《常德市公路水运工程交工质量核验工作指引》,清晰告知建设单位竣(交)工验收的申报流程、备案要点及所需材料,帮助建设单位精准掌握验收要求,有效压缩验收办理时间与竣工交付使用周期,让项目尽快投入使用、发挥效益。验收环节并非“一验了之”,质安站同步建立了项目交工后质量回访机制,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已投入运营的项目进行抽样巡查和回访,重点关注路基沉降、边坡稳定性、桥头跳车等后期易发问题,及时收集运营阶段的反馈问题信息,形成“验收-反馈-提升”的闭环管理。同时,强化验收前技术指导服务,主动对接临近交工项目,提前介入进行预排查,针对常见质量通病和关键控制点进行提示提醒,协助项目提前自查自纠,截至目前已完成常德沅澧快速干线津市至石门公路改建工程(澧县段)、S317鼎城黄土店至花岩溪公路在内的10个项目完成交竣工验收质量鉴定,交竣工验收一次通过率100%,确保了工程交付的最终质量。

自重点项目全流程服务机制创建以来,常德市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站始终以“保障质量、守护安全、服务民生”为己任,通过优化服务、创新制度、强化监管,为全市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质安站将继续深耕细作、锐意进取,不断完善全流程服务体系,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更严监管,推动交通建设项目质量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现代化新常德贡献交通质监力量。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