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道路运输:开启党建引擎 激发新质动能
湖南省常德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引擎,聚焦民生需求,集中破解“急难愁盼”问题,为全市道路运输事业注入澎湃“红色动能”。如今的沅澧大地,国道、省道、县乡公路纵横交错,高速路、一级路、二级路融会贯通,连接着城市、乡镇、村落、山川、田野……多样化、开放式、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大格局”,把日新月异的常德带上了“快车道”。
强化政治建设抓引领
交通运输是服务民生的“连心桥”、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它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更承载着老百姓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党委立足民生福祉,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构建起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党支部夯实、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延伸的三级政治学习体系,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和作风纪律督查,建立问题清单与整改台账,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扎紧制度笼子。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提升履职能力,激发干事热情。
对标“四强”党支部标准,优化支部设置,配强班子,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实施支部提质工程,鼓励创建特色品牌。拓展新兴领域党建覆盖,协助成立货车司机、滴滴司机流动党员党支部,以党建带工建,并联合开展“关爱党员司机免费体检”等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归属感。拓展党建联建,与行业协会等联合开展从业人员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惠及近3000名“两客一危”重点人群,形成了“党建引领、行业联动、社会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全领域生机焕发,党委领导作用显著增强,党建责任有效压实;支部战斗堡垒更加坚固,尤其在拓展新业态覆盖上取得突破;“暖心”举措广受好评,网约车订单合规率提升至77.6%,位列全省前列;队伍能力作风持续向好,为中心在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力”,多项工作获得省级表彰奖励。
强化服务基层惠民生
顺利出行,不仅是民生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从“单一”迈向“多元”,由“走得了”转变为“走得好”,出行的变迁不仅体现为交通运输更加便捷,更是一座城市发展与活力的彰显。对交通运输部门来说,服务无止境,群众满意是关键。
他们推动服务窗口前移,变被动为主动。驾培报名考试高峰期间推行党员“延时服务+动态增考”;旅游包车新增车辆业务由党员业务骨干“全程代办”;党员突击队在重大节假日实行“五加二、白加黑”模式,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在政务服务窗口、安全监管一线,“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的标牌格外醒目,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当标杆已成为自觉行动。
“爱心送考”、应急保障等志愿服务中,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驾驶员救火、助医等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展现了行业风采。注重强化干部培养,通过“传帮带”和专题培训,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运输服务铁军。
针对货运司机反映的政策“最后一公里”问题,中心党员骨干主动“走出去”,深入企业、场站、司机聚集地,2025年以来已开展线下宣贯10余场;同时“请进来”座谈,并利用常德日报、常德融媒体、常德交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推送,让老旧货车报废更新补贴等政策精准直达,已惠及车辆1135台,申请资金7751.9万元。
围绕网约车合规化、货运降本增效、驾培优化、安全风险管控等课题,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摸实情、找症结。针对网约车平台“保险购买难贵”问题,联合相关部门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为企业降成本。建立“快速响应、跟踪督办、限时反馈”投诉处置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对司机群体重复咨询投诉优先处置。
建立快速响应处置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优先处理司机群体诉求。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推动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年龄调整等重复咨询投诉实现“清零”,群众诉求办结满意率高达99.9%。
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涵盖客运、货运、城市公交、出租车、机动车维修及驾培等多个领域的完整服务体系,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目前,全市道路运输企业发展到1365家,其中道路旅客运输企业37家,道路货物运输企业664家,巡游出租车企业30家,网约车平台公司28家,城市公交企业12家,机动车维修备案企业528家,驾培机构66所。二级以上客运站12个,其中一级站7个、二级站5个,多项指标在全省均名列前茅。
强化创新转型提质效
畅通舒适的交通运输环境,离不开高效的管理,转型升级是明智之举,也是时代的必选项!
他们以系统思维深化道路运输“一网通办”“跨省通办”;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加强规上企业培育;畅通信用信息交流共享,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强化联合治理,整治非法营运,实施联合惩戒;严格市场准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优化投诉处理与监督渠道。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优化公交及定制线路,改善换乘衔接;推动“客货邮”融合,促进城乡物资流通。建强道路运输人才库,开展新能源维修培训;健全教练员评价制度;加强司机服务保障,完善“司机之家”功能,健全行业工会,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全力推进车辆监控终端设备升级,实现农客车辆智能推动道路运输企业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鼓励资源整合;推广定制客运与定线旅游;严抓平台派单合规率,持续提高网约车合规化水平。统筹推进巡游车与网约车协同共治、融合发展。截至2025年10月,全市重载普货车辆智能监控设备升级已完成9853台,占比达82.5%。监管“应接尽接”;推动电子运单共享互认,推广电子客票,支持本土定制客运平台建设;建设智慧物流平台,推广智能公交系统应用。支持新能源汽车应用,完善“油转电”配套服务;依托M站强化超标排放闭环管理;扩大新能源维修服务,提升绿色交通水平。
压实企业、部门和属地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从严从紧落实“日调度、周通报、月约谈”制度,健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做到“同类同改、动态清零”。建立车辆技术电子档案,开展二级维护整治,严格班前包车安全例检,落实达标车辆核查,推进老旧和高风险车辆淘汰。深化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抓实“两员”考核,坚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推行公车公营,促进客运车辆“大改小”;探索“班包融合”与站场综合开发,建设智慧轻量站场;发展货运甩挂和共同配送,缓解停车难题。加强运力动态监测与评估,遏制低效无序增长,推动建立以实际运输需求为导向的运力调控机制。探索“通道+枢纽+物流+产业”融合生态,推动多式联运,加快“一单制”“一箱制”发展;引导企业接入网络货运平台,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交通运输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交通兴则百业兴。常德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正是带着这样的责任感,从思想引领到基层实践,从破解难题到推动创新,真正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强大效能。他们正以实际行动服务大局,用一点一滴微变筑就常德交通运输的时空大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